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

產品

企業平臺

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為您提供智能化、標準化的解決方案,確保信創安全,助力您實現業務的卓越自動化

發現評估

能夠深入分析并優化流程,從而提高效率和精確度,發現流程改進機會,確定高投資回報自動化領域

自動化

通過自動化提高流程效率,實現了業務流程的自動化、優化和高度可擴展,為您的組織帶來卓越的效率和可靠性

解決方案

行業解決方案

深耕行業,涉及金融、能源、制造等領域

通用解決方案

財務、人事、客服等部門或業務職能案例與方案

400-8218-738 申請試用
首頁 / 新聞動態 / 藝賽旗 RPA 商城開發者——曹捷先生專訪
藝賽旗 RPA 商城開發者——曹捷先生專訪

藝賽旗 RPA 商城開發者——曹捷先生專訪

旗旗

2020-10-31

藝賽旗 RPA 商城開發者——曹捷先生專訪

藝賽旗 RPA 商城開發者——曹捷先生專訪

藝賽旗 RPA 商城開發者——曹捷先生專訪

藝賽旗 RPA 商城開發者——曹捷先生專訪

交流一、曹先生在商城開發的機器人成果展示

l 讀取 EXCEL 快速生成對照表機器人

l Excel 的多個 SHEET 拆分成一個個獨立文件的機器人,

l 將多個 EXCEL-SHEET 合并到一個文件的機器人,

l 將一個個獨立的文件以郵件附件的形式進行分發的機器人,

l 適用于用友單一賬套多科目按月合并的機器人

l 適用于用友多賬套同一科目按月合并的機器人

適用于用友的單一賬套輔助科目余額按月合并的機器人

交流二:曹先生開發的初衷:

作為一名程序員,當面試官問你,面向對象三個基本特征。我會回答:“封裝、繼承、多態”。這不是我創造的,這是每本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教科書上專業的描述。其實,在我認為,面向對象的背后是高可復用性。同時,它也意味著低維護投入,直白一點說,“是可以偷懶了”。

我一直認為,人是有偷懶的心性,正因為有這個心性,才會有程序員,才會有 中文字幕av一區二區三區:RPA 來解決重復的工作。(注意:我這里沒有說用 RPA 流程來解決簡單的工作),其實,現在的 RPA 流程,可以做得更復雜、更智能。

舉個例子:現在手機的 APP 做得很豐富,有些 APP 給用戶感覺很智能,很好用,做出這些良好的體驗,開發設計人員是下了工夫的,他們考慮到了各種用戶的需求可能,并將其適當地放在的這個應用中,所以,最終用戶用起來,感覺體驗很好,很智能。

所以,現在有各種技術,如人工智能等,我認為一方面是技術的發展,但深層次的我認為是為之開發的程序員的付出。歸根結底,技術也是由人開發出來的。所以,應用的智能不智能,好用不用好,與采用的開發技術有關,更與開發人員的知識和水平有關。最關鍵的是人,一個應用,開發設計人員可以做得簡單,但可能沒有考慮周全,所以,給用戶的體驗不好,也可以做得復雜,把這個應用的各種情形都考慮到,這樣給用戶的體驗就好。【可能我長期從事財務工作,可能我對計算機的科學技術認識不夠,有認識不正確的地方,大家可以指正。】這是我想說明流程做得簡單和做得復雜的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RPA 結合現在的其他技術如 OCR、驗證碼識別、語義分析等,可以把流程做得很智能,很復雜。這是第二層意思,所以,我不用“簡單”來形容 RPA 適應的場景或工作。

所以,RPA 的處理工作可以是簡單的,也可以是不簡單的,但必須是有規律可循重復的工作,如果只認為 RPA 是一個鼠標鍵盤精靈的話,那可能真的要更新一下對于 RPA 的認知了。

“RPA 的高可復用性,會顯著低維護成本,更符合了人想偷懶的人性。”

再舉個例子,如果有 A,B,C,D,E 五個流程,每個流程中,都有相類似的功能 f1,這個 f1 要拖 8 個組件來完成特定的功能,在 A,B,C,D,E 中,只是參數不一樣,但都是一樣的順序的 8 個組件。那么,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分別在 A,B,C,D,E 中把這 8 個組件一模一樣的拖一遍,每個流程中改改對應的參數,另一種做法就是把這 8 個組件做一個封裝,做成一個可以調用的小流程,然后,A,B,C,D,E 分別傳入自己的參數做一個調用,然后,獲取對應的返回值。相對于來,可能第一種方法,難度系數低一點,但重復的時間成本高,而后一種做法,難度系數高一點,一開始設計開發的時間多一些,但在上面五個流程是不用再拖 8 次,我相信總體的用時就少,且具有可擴展性,如果有新的流程有相似的功能,也只是調用一下而已,而不用再拖 8 個組件出來,而第一種方法,需要再拖 8 個組件放在這個流程中。

然后,再講講后期維護,如果這 8 個組件中間在運行的過程中有一個組件的參數是可以優化的,對于第一種方法,A,B,C,D,E 每一個流程都要拿出來改一遍,而第二種方法只要改一次,然后做一下代碼同步就行。這兩種操作相比,第二種是簡單不易出錯的方法。所以,從其的價值來說,我肯定選擇第二種方法。

所以,我的對 RPA 機器人的設計開發思路是在有限的情況下,盡可能地考慮可復用性的,是可以提高開發人員和使用人員效率的。

關于:讀取 EXCEL 快速生成對照表機器人 這個機器人我所任職公司相當多的流程都用到,而且有很多流程中是多次調用,它具有相當高的可復用性。

因為 RPA10.0 新版本有商城功能,我也反復琢磨,到底我現在做的流程中有哪些可以拿出來供大家復用的,第一個就想到了這個。其實每家公司做的 RPA 流程越是定制化開發,其拿出來供大家使用的可復用性就越弱,越難抽取成共用的方法來。所以,我能向商城提供的方法,基本上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層層篩選,抽取出可供用的核心部分給大家,然后,大家可以拿這些方法的返回再做定制化的開發,從而提供流程設計人員的效率。

然后再講講 EXCEL-SHEET 拆分和分發郵件這兩個功能。其實,只要稍加一點代碼,這兩個流程是可以連起來的。它的功用就更明顯了。

這里我舉兩個例子,一個就是費用確認,對于上線深層次的網絡報銷功能,采用員工出行的費用不用員工墊資,都是使用集團月結支付:機票、酒店、打車等這種費用的企業,在進行月結支付時,肯定會發一份確認單,告知各業務部門,在過去的一個月,各部門使用了多少費用。對于這個流程,我先想到有一張大表,有各部門的數據,需要拆分到各部門,然后對每個部門的對口人進行郵件分發,只發該部門的數據,要求其核對,確認發生額。

這時,可能你會問我,對于一張大表,你怎么沒有做一個共用的機器人流程來給大家共享一下,我給你的回復是不太好做,因為它的格式可能不一樣,我不知道要第幾列才是部門,數據又是從第幾行開始,有沒有表尾,表尾有幾行,是否還有其它的數據需要特別處理。由于有這么多的不確定因素,我認為可以共用化的可能性比較低,個性化的程度高。所以,我果斷放棄從這個流程的一開始就切入做這個事情。

我從第二步開始,只要有流程設計人員把前面一張大表拆成每一個部門一個 SHEET,(第一步就交給現場的實施和開發處理了),那么,就可以調用第二個流程把對應的 SHEET 拆成一個個文件。然后把文件的路徑寫入配置表,直接調起第三個流程,完成數據的分發。

另一個應用場景,我相信也有,就是每年年頭上,發布預算批復數這種工作,數據從系統里批量導出,可能需要拆分,然后一個一個郵件進行分發。這兩個功能其實就是實現每個部門都看見自己的數據,別人的數據是看不見的。這個有點像商城里另一位做的一個工資條,只是我不清楚有沒有帶附件的功能。

多 EXCEL 合并,只是拆分的逆操作,我認為應該有可能會用到這個功能,既然有拆分,我就順手把合并的功能給做了。功能有正有逆,正好做測試也簡單。之后,有三個與用友相關的功能。它們分別是單一賬套多科目多月數據合并功能,多賬套同一科目多月數據合并功能,單一賬套同一科目多輔助多月數據合并功能。這些流程是要有一些財務概念可能才做得出來,它們的基本指向是為分析服務的,之后我還會再做另外三個專向的分析流程。

交流三: RPA 給予大家工作的實際意義,您能簡單聊聊嗎?

我的領導一直在強調財務要轉型,財務要轉向戰略財務,要轉向業務財務,要了解業務,要跟進業務,但我們財務人員畢竟是后臺,不可能直接面對業務上的客戶,但我們有大量的財務數據,如果數據只是放在那里,你不去做分析,那它還是數據,可能一點價值也沒有,但如果你能把數據全部按一定的維度羅列在一起,那么,你可能會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可能會想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

但這個工作的的確確累人,因為光羅列 1-12 個月的數據,可能就半天的時間耗在上面了,真的要做一些分析可能興致都沒有了,而且,有些分析手段真的不是一招鮮,吃遍天的。就像炒股一樣,大家都知道 KDJ 和 MACD,但用久了,KDJ 和 MACD 就不靈了,要換一種指標去看了一樣道理。業務會計、管理會計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所以,我做了一些通用的功能,可以把已查詢出來的數據合并在一起,然后就可以供財務直接做分析用了。(等時間成熟,我會把用友 NC5 系列的一些通用查詢的方法也陸續提供出來),這樣的話,從數據的獲取,數據的整合都是 RPA 做的,財務只要分析數據寫分析報告就可以了。

而寫報告這一塊工作,至少目前來說,RPA 是沒有辦法做得到的,所以,這個也是我們經常強調的 RPA 的應用提升了員工的價值,提升了企業的價值。我提供的這三個方法不要以為它僅僅取 1-12 月每個月的發生數,累計數也是可以取的。關鍵的原始數據的查詢條件上,這個懂會計的都知道。

交流四、您是怎么學習并熟練掌握 RPA 技術并成為大咖的?

大咖有點過了,我還沒有到這個水平吧。這個應該是從我的志向、專業、學習、工作經歷和對藝賽旗的產品說起。

我從小學 6 年級就立志相當一名程序員。那時上海的計算機也剛剛起步,6 年級的時候還是 286/386 的機器,當時還學海龜做畫。初中就學 FOXBASE 編程,高中學 PASCAL 編程,到了大學,我一年級是化學化工學院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的學習,大學二年級校內插班到電子電氣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畢業后,在中日合資的軟件公司里干了 6 年,VB.NET,C#.NET,ASP.NET,JAVA,DELPHI,PHP 各種常用開發語言都開發過項目。工作之余,我又去考了會計上崗證,考了會計初級職業資格證書。由于金融危機的原因,對日的開發普遍不好,同時也希望到財務軟件公司去做一個開發,但最后還是到了用友當了兩年的實施顧問,服務于非銀金融行業。工作期間,又考了 5 門證券行業的從業資格,也考取了期貨行業從業資格,之后又轉到現在單位做了 7 年的會計工作,考了財務中級資格證書。

在我的學習和工作中,跨界是比較明顯的,而且,我自認為我比較善于用程序設計的思維去考慮問題,解決問題,所以在很多財務工作中,我都是自己開發數據庫應用,開發 VBA 小程序來幫助我和我的同事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我的程序開發設計能力應該來說,并沒有完全荒廢,但可能熟練程序不如現在年輕的程序員,但我相信豐富的跨界知識和經驗可以幫助到我。我自認為在我們公司的會計人員中,我程序是寫得最好的。而在公司的程序員中,我會計知識最豐富。

交流五、您是怎么了解到我們的?

第一次接觸藝賽旗還是到 18 年 5 月。當時,藝賽旗來我們公司宣傳,一開始會議也沒有叫我參加,我想如果領導同意開展這個項目的話,應該也是我同事會去管這個項目,我旁聽就可以了。

當時,RPA 的版本是 4.0,會議中間做了一些初步的演示,這個演示有點驚艷到我了。特別是關于抓屏幕的控件做對應的點擊和輸入的動作,這個功能我自己在 06 年的時候也開發過,當時是通過配置 XML 文件,定位屏幕上控件的 X,Y 坐標,然后,讀取這個坐標,觸發做相應連續一系列動作。這個應用是我閑暇之余用來打的網頁游戲的。這時肯定有人要吐槽了,程序員打游戲,是這么玩的。與我當時寫的程序相比,藝賽旗組件的方法要方便多了。就好像藝賽旗把最基本的輪子都做好了,你只要拼裝起來就可以了。所以,當領導詢問我的意見的時候,我就把我的真實的感受說了一下。

最后領導結合大家的意見最終決定上馬這個項目,而我成了這個項目的主要人員。這個真的有點讓我感覺有點,誠惶誠恐,之前從來沒有以甲方的身份處理過與供應商項目。既然要接手這個項目,就要對產品有足夠的了解,包括 PYTHON,包括藝賽旗機器人產品的組件,以確定產品對于我們常用的應用的適配程度,保證公司花的每一分錢是值得的,所以自己去書城買相關書來學習,網上也找找與 PYTHON 相關的資料。不管怎么說,書籍也好,網上資料也好,關于 PYTHON 的是相當豐富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概念中都有 PYTHON 的身影,所以,我一直認為,這是藝賽旗產品的一大特點。

由于我本身就是計算機專業畢業,也從事過軟件開發工作,而且在軟件公司,基本上當時常用的開發語言都會一點,所以,學習 PYTHON 也很快。我負責這個項目,就要管好這個項目,讓雙方達到最大的共贏,一方面我緊跟藝賽旗產品更新的步伐,用最新的產品來適配同事提出的需求,最大程度地滿足需求,另一方面,我也跟據我這里的實際應用情況,對于產品的很多方面提了一些改進的建議。令人感到高興的是每每在新版本中,很多改進的建議都得到了實現,我感到我的建議得到的采納,很開心,所以也更愿意把我這里的應用和想法向藝賽旗提出,為產品發展貢獻一點微薄的力量。在流程方面,我努力消化吸收,目前應用的流程都是我一個人在開發維護的。現在我開發的流程項目應該有 70-80 個,實際使用的有 30 個,70-80 拼裝組合的。如果我不采用可復用的做法,可能流程數量還要再多一些。


交流六:您對 RPA 商城生態有什么意見和建議?您作為開發者,對 RPA 產品有哪些想法?請您暢所欲言。

我個人認為商城生態做得挺好。個人感覺商城的功能又進一步細化的 RPA 方面社會化分工,它有著深遠的意義。通俗的講不要再反復地造輪子。藝賽旗 RPA 提供了流程用的基礎方法、組件;我們應用的開發者對其進行基礎的封裝,生成對應的應用,而用戶就可以拿來做后續的開發或直接使用。比如你的車需要一個輪子,你可選擇自己造,也可以選擇在供應商那里買。商城里提供的應用可以現成的拿來用,這一點有效的改善了用戶的體驗,讓用戶進一步認識到 RPA 強大。

我認為應該可以有效的改為大家對 RPA 的認識。另外,我也點困惑的是:就像我剛才說的,越是個性化的開發,可能共性的流程越難抽取出來,但可能每個客戶還是會需要個性化的流程,量身定制,這個時候,商城需要考慮如何滿足這些客戶的需求,或者,我們這些開發者是否能幫上忙?這個是不是商城的管理方有一些更好的想法和解決方案,可以解決用戶實際的問題。還有一個就是加強宣傳,加快對藝賽旗對 RPA 市場的占領,我相信這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作為開發者,就是那個授權是按 7 天,15 天用 Y 幣兌換的,這個能不能切成更小的片,比如天,比如小時這樣子。因為對于我來說,這個時間真的很寶貴,我現在被安排了其他的工作,在單位中,我用于 RPA 開發的時間真的非常的有限,RPA 開發和運維,只占相當相當少的時間,有時幾乎沒有。而且公司里的 RPA 版本是 8.0,所以,現在我提供的 10.0 版的應用都是利用國慶長假、周六周日和平時的晚上做的開發。所以,定的 7 天,我真的可以利用的時間就是周六周日和平時晚上,7 天時間滿打滿算,實際真實使用應該在 48 小時吧。或者對于認證的開發者是不是可以有更長的使用時間辦法。

交流 7:對于 RPA 機器人,您方便透露一下您的開發計劃嗎?您對 RPA 商城生態有什么意見和建議?您作為開發者,對 RPA 產品有哪些想法?

有的,應該來說有很多,比如用友 NC5 系列的查詢,將來可能會考慮 NC6 系列的查詢,當然這個要看有沒有這個機會。分析的功能再深入挖掘一下。****

就看得見的目前而言,我個人認為 RPA 還是一個輔助性的工具,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人的工作效率,這是大家對 RPA 的字面上的理解,或者說可能很多 RPA 公司對自己產品的一個通用的宣傳。我認為遠不止此,關鍵要看領導是怎么認識 RPA 的,是如何運用的,運用在哪里。從在我現在做的流程和實際的效果來看,我認為 RPA 部門或項目組可能是一個為公司業務變革,推動促進公司業務增長的重要部門,這它可能是為公司業務發展提供助力,是一個倍增器或都就像汽車里的渦輪增壓裝置。****

舉個例子:業務及管理費表,利潤表的整合輸出。這個工作如果讓人來做的話,可能要半天到一天的時間,我現在機器人就用 5-8 分鐘就做好了。我為這個工作做的開發的時間在一個工作日(8 小時)左右。它的應用價值在哪?這流程的結果就可以每天出,我們一直講財務是后臺,另一層意思也是財務出東西慢,從一項業務的計劃、籌備、開展、到最后總結分析評價效果等等,可能時間周期長,這樣的話,這個業務到底是賺錢還是賠錢,賺多少還是賠多少可能到最后才知道,原因是數據的采集和分析是一個耗時且重復的工作。而如果現在用 RPA 呢?只要在賬上發生,可能 5-8 分鐘就可以反映出來,然后每天累計,數據合并,是不是這項業務的進展如何,盈利情況如何就可以變得更快速地反饋到決策者這里。這個項目如果是盈利的,就繼續開展,甚至加大投入。如果這個項目是效益不好的,減少投入甚至及時停止。(以上 RPA 只是在后臺財務場景中,如果是中前臺的管理平臺中,可能時效性上會更及時一點,不管是后臺,還是中臺前臺,數據獲取,整合的工作都是有的。而且肯定是重復的。)

交流 8:在你眼中 RPA 未來會是什么樣子的?您是否有什么期待?對于國內 RPA 廠商,您又有哪些建議,也請暢所欲言。

至于未來,還是充滿想象空間的,但要注意風險控制。關鍵是 RPA 一方面要深挖自身的可擴展性可移植性,另一方面可能會與相應的軟硬件外圍設備有一些結合,比如語音語義,通過語音語義分析去驅動相應的流程,這個好像會讓人感覺又是一個黑科技,或者語音語義轉換為流程的相關查詢條件之類的,但這種可能在微信的應用上有一些,但就目前而言,這種可能噱頭成份更多一點,畢竟有些情況下在便利的同時也要考慮風險的。

補充:關于流程的開發的評判(純個人)

如何判斷一個流程值不值得開發?人工處理的時間與機器處理的時間。該流程處理的頻度。人工處理的時間與我開發估計的時間。

單次人工處理的時間 3 倍或 3 倍以上大于我的開發估計時間;項目的核心功能具有可復用性;新的場景可以拓展機器人的應用或者我沒有接觸過(如圖像處理技術–驗證碼的識別)。以上三點任意一點我都愿意去嘗試做一些 RPA 的應用。一般我做的流程我都力爭做得更好,時間上,我會努力研究盡可能壓榨機器人,基本上 3%-5% 的人工時間就完成原有的任務,所以在設計開發方面我也是潛心研究的的確確花費了不少的工夫,才有現在的一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