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技術與金融業務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成為當前推動金融發展和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為持續深化金融改革,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使命,人民銀行先后發布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和《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明確了金融科技發展的任務和路徑,推動中國金融業數字化轉型全面加速。
廣發銀行作為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按照國家宏觀政策要求,在中國人壽集團科技戰略指導下,積極構建金融科技發展體系,持續推進金融科技應用,不斷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進程。
一、廣發銀行金融科技
總體戰略規劃
廣發銀行基于科技條線“十三五”規劃和金融科技“十四五”規劃,圍繞“數字廣發”科技發展戰略,大力發展金融科技,推動全行數字化轉型,著力打造綜合化、智能化、生態化的新型數字銀行,堅持走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1.金融科技組織架構
為適應金融科技的發展,根據全行發展戰略,參考先進同業經驗,廣發銀行持續完善信息科技治理體系,建立了“一部兩中心”的專業分工體系,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科技管理組織架構,充分發揮科技引領作用。
2.金融科技發展目標
根據全行金融科技“十四五”規劃,廣發銀行金融科技的發展目標是助推數字化轉型,強化科技引領。為此,廣發銀行制定了《廣發銀行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積極響應數字中國建設戰略,貫徹落實集團數字化規劃,參照原銀保監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研究制定了廣發銀行數字化戰略目標與實施路徑,加快推進全行數字化轉型工作。
二、廣發銀行金融科技
體系演進
數字技術能力是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廣發銀行在2018年9月成立研發中心直屬機構,按照“自有技術、自有平臺、自有隊伍”的發展目標,增強核心數字技術自主掌控能力,筑牢穩定、安全、靈活的數字技術基礎,推進全行金融科技體系建設。
近年來,廣發銀行參照TOGAF結構框架,在應用架構、技術架構、數據架構等方面持續演進:從2019年開始,逐步推進平臺化和中臺化建設,先后打造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業務中臺、數據中臺和智能中臺三大開發平臺;從2020年開始,開展分布式架構轉型研究,推進分布式架構體系建設以及應用服務化改造;從2021年開始,開展信息技術自主創新研究和改造,基于全棧創新的設計理念,先后完成從傳統銀行核心系統向分布式銀行核心系統、從傳統信用卡核心系統向分布式信用卡核心系統的轉型;從2022年開始,開展容器化研究和云平臺建設,建設自主研發的應用云平臺,推進應用上云遷移。
1.平臺化建設
平臺化建設是支持廣發銀行金融科技快速發展并逐步走向自主研發的重要基礎。基于此,廣發銀行先后研發了統一應用研發平臺、移動開發平臺、數據開發平臺和應用云平臺等一系列基礎技術平臺。
(1)統一應用研發平臺
統一應用研發平臺是廣發銀行基于微服務設計理念,借鑒互聯網企業廣泛使用且成熟可靠的Dubbo、SpringBoot、Vue等開源技術,面向Web應用自主研發的基礎開發平臺。在技術體系方面,廣發銀行從最初的支持單體應用逐步完成面向分布式應用的轉型,支持構建分布式生態體系,實現自主可控,并基于大模型技術實現AIGC賦能。
在統一應用研發平臺的研發過程中,廣發銀行基于ZooKeeper、RocketMQ、Redis、Dubbo等成熟的分布式技術棧,構建了一套包括注冊中心、緩存中心、配置中心、消息中心、服務網關等在內的分布式生態體系,并結合銀行核心系統、信用卡核心系統的分布式架構轉型,完善了分布式調度中心、混沌中心等,實現了對兩地三中心高可用的支持。
(2)移動開發平臺
移動開發平臺是廣發銀行基于成熟的Vue、WebPack技術棧搭建的面向移動端應用自主研發的基礎開發平臺。廣發銀行對與移動開發平臺配套的離線更新、前端UI框架及原生Bridge進行了深度集成及優化,快速滿足全行微信公眾號、小程序、App等渠道的建設需求。在技術體系方面,廣發銀行從支持Android、iOS系統向完成鴻蒙HarmonyOS系統的適配持續演進。
(3)數據開發平臺
數據開發平臺是廣發銀行基于Storm、Spark、Flink等大數據技術,對數據開發模式、開發規范、數據治理信息進行組件化、流程化、可視化和標準化處理的數據加工處理平臺,其可以降低數據處理門檻,支持數據開發人員快速完成數據加載、數據加工、數據分發等操作。在技術體系方面,數據開發平臺支持CDH、FI兩套大數據平臺框架,已實現服務器和操作系統的自主掌控適配。
(4)應用云平臺
應用云平臺是廣發銀行基于K8s、Docker技術自主研發的企業級應用云平臺,全面覆蓋應用研發、部署、運維等多個環節,能夠為應用上云提供統一的基礎服務。在技術架構方面,應用云平臺可支持與研發流程的持續集成和持續交付對接以及與分布式技術生態體系的對接,并采用兩地三中心高可用部署,實現對“一云多芯”的支持。
2.中臺化建設
以平臺化為基礎,廣發銀行借鑒先進互聯網企業的中臺架構理念,結合實際情況,逐步開展中臺化建設,以統一應用研發平臺和各種新興技術為底座,構建了將業務領域細分為各種服務中心的業務中臺、以數據資產化形態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數據中臺、以智能技術賦能業務服務的智能中臺。
(1)業務中臺
業務中臺通過產品服務層對公共業務服務能力進行抽取、整合和沉淀,形成可復用的服務和解決方案,并基于微服務的設計理念構建了包括用戶中心、支付中心、產品中心、營銷中心等在內的業務領域公共服務中心,可快速響應業務創新需求。
(2)數據中臺
數據中臺通過對全行零售、對公、同業、風險等業務領域的數據進行統一收集、驗證、清洗和轉換,可快速支持數據分析、挖掘、應用等工作。
在技術架構方面,廣發銀行構建了包括知識圖譜、數據分析、數據開發、數據查詢、數據交換等在內的專業數據基礎平臺,賦能各研發團隊、業務部門和分行自主完成數據研發。
(3)智能中臺
智能中臺通過引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生物識別、機器學習和大模型等技術,構建智能引擎、智能產品和智數資產三大AI能力,建設了“人工智能+”數字生產力體系。
3.服務化建設
廣發銀行中臺化建設的過程也是應用架構持續演進的過程。基于面向服務的SOA理念,廣發銀行完成了從傳統的集中式單體架構向微服務架構的轉型,打造了分布式生態體系,并持續推進公共業務服務能力的服務化建設和服務治理工作。
(1)服務化體系建設
基于ServiceMesh服務網格架構,廣發銀行建設了企業級微服務平臺,打造服務開發、運行、監控、治理全生命周期一體化的平臺生態體系,通過自主研發服務化SDK,創新構建了多協議服務發布機制,支持全行同構系統、異構系統快速服務集成,實現分布式系統內外服務調用的統一管理、集中監控及運維;結合SDK全鏈路埋點,實現上下游服務請求全鏈路跟蹤,通過日志易工具生成鏈路跟蹤圖和服務運行統計報告,協助提升問題分析能力和解決效率。
(2)服務治理工作
廣發銀行通過集成管理、運營監控、治理度量三大舉措,實現服務的線下管理和線上運行交易量及服務等級協議(SLA)指標回流,生成服務鏈路圖譜,展示SLA未達標服務的上下游依賴關系,并進行統一服務度量分析,形成服務視圖和報表,支撐架構治理決策。
(3)服務運營工作
廣發銀行通過采集統計服務運行態信息,分別對注冊中心、服務網關、服務應用進行管理和監測,實現對服務運行態的細粒度管控,包括服務啟停、路由設置、節點控制、服務運行指標收集統計等,并對訪問權限、限流、熔斷等進行精細化管理,掌握全行應用服務運行動態,為服務治理提供分析決策數據。
4.自主可控建設
廣發銀行采用基礎研究先行的策略,首先實現基礎軟硬件及基礎平臺的自主可控,然后再結合系統的重要程度,依次實現了金融機具、辦公系統、一般業務系統、關鍵業務系統的自主可控。
(1)數據庫自主可控
廣發銀行在2021年引入分布式數據庫,并按照自主可控的要求推進數據庫的技術研究和應用:在技術研究和驗證方面,先后開展了多個品牌數據庫的測評和驗證,密切跟蹤業界數據庫發展的最新動向;在產品選型和落地方面,綜合考慮行內現有數據庫技術現狀、技術遷移成本、數據庫產品生態、分布式架構轉型等因素,推動現有業務系統實現自主可控,并在分布式銀行核心系統、分布式信用卡核心系統上完成分布式數據庫遷移,實現關鍵技術自主可控。
(2)核心系統自主可控
順應金融科技發展趨勢,為進一步提高科技實力和業務競爭力,推動銀行核心系統向分布式轉型,廣發銀行于2020年7月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推進銀行核心系統轉型工作,以統一應用研發平臺、分布式體系和成熟的分布式數據庫作為基礎,按領域模型建設幾大業務中心,在2023年完成傳統銀行核心系統向分布式銀行核心系統的轉型,2024年完成傳統信用卡核心系統向分布式信用卡核心系統的轉型,實現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提高了科技實力和業務競爭力。
5.云化建設
廣發銀行按照“私有云+行業云”的模式進行金融云建設,逐步構建了面向金融客戶的私有云和面向行業客戶的行業云。
(1)私有云建設
在IaaS層,廣發銀行采用虛擬化技術建設了基于Power、x86架構的傳統基礎設施資源池,以及基于x86和ARM架構的自主可控基礎設施云;在PaaS層,基于K8s、Docker等開源技術,自研了應用云平臺。
在應用云平臺上線后,廣發銀行逐步啟動應用上云改造和遷移工作。目前,超過115個應用和服務運行在應用云平臺上,涵蓋內部管理、大數據、AI智能以及互聯網應用,應用上云規模持續增加。
(2)行業云建設
廣發銀行行業云是一套獨立云平臺,可提供全面且豐富的IaaS層、PaaS層服務和應用一體化管理,支持以“金融+科技”雙引擎構建一系列行業創新數字產品,助力提升GBC三端的客戶黏性,搶占業務合作先機。
隨著行業云的持續運營和數字產品規模的快速增長,為支持業務組件的高效復用、內外連接的安全暢通和生態數據的沉淀積累,廣發銀行在行業云架構上持續演進,參照中臺設計理念,構建了行業云業務中臺、技術中臺和數據中臺。
6.工具建設
在信息安全管理、研發效能提升等方面,廣發銀行遵循自主研發的策略,積極推進應用和工具研發,支持金融科技體系發展。
(1)信息安全管理
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廣發銀行構建了安全軟件開發生命周期(Security Development Lifecycle,SDLC)體系,從安全角度指導軟件開發過程管理;自研了研發安全管理平臺,通過工具化、線上化、流程化、數字化、可視化確保安全工作有效落地,持續提升安全效率和安全能力,保障安全與合規目標的達成。
(2)研發效能提升
在測試工具建設方面,廣發銀行自主研發了涵蓋五大領域、12個專業方向的測試工具集,可支撐開發自測、系統集成測試(SIT)、用戶驗收測試(UAT)三個階段的測試,主要包括測試管理平臺、白駒服務化測試平臺、飛魚界面自動化測試平臺、飛燕移動端自動化測試平臺、赤兔批量測試平臺、白鯨流量平臺、黑貓代碼覆蓋率平臺、數據鴻湖造數平臺、混沌實驗平臺等,賦能測試轉型升級。
在流程自動化方面,自2018年以來,廣發銀行引進并持續推廣RPA技術,從最初的簡單規則驅動,用機器人替代人工操作,逐步發展為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智能流程自動化,并結合OCR、NLP等技術,賦予了RPA聽、說、讀、寫等能力。
在DevOps體系建設方面,廣發銀行從2017年開始,基于Git、Gerrit、JFrog等工具軟件自研了持續集成平臺、研發效能平臺,賦能研發團隊快速完成版本管理、構建和自動化部署。
三、廣發銀行金融科技
發展展望
后續,廣發銀行將持續推動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不斷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并結合近期的研究和工作部署開展相關探索和實踐。
1.云原生架構演進
經過近幾年的不斷演進,云原生技術從聚焦微服務、容器化、DevOps、持續交付等狹義層面的開發態,發展為聚焦云原生中間件、云原生數據庫等廣義層面的設計態。近期,業界又提出金融級云原生的概念,其重點聚焦技術、架構和金融行業標準等方面。結合金融業數據強一致性、多活多中心、單元化和自主可控等要求落地金融級云原生,是廣發銀行架構規劃演進的一個方向。
2.智能化技術探索
大模型技術的出現賦予金融業務更多的AI能力,但其在行內的應用面臨較高算力、數據安全性、數據合規和私有化部署等挑戰。構建專屬的金融大模型、編碼大模型是廣發銀行構建AI能力的發展方向。
展望未來,廣發銀行將繼續圍繞“數字廣發”科技發展戰略,推進數字化轉型工作做深做實,力爭成為擁有極致客戶體驗、以科技引領特色經營的數字銀行,使自身數字化能力走在同業前列。
本文刊于《中國金融電腦》2024年第5期
來源:中國金融電腦 原創:趙宏鑫
 
  企業平臺
企業平臺 發現評估
發現評估 自動化
自動化 行業解決方案
行業解決方案 通用解決方案
通用解決方案 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 生態聯盟
生態聯盟 咨詢服務
咨詢服務 培訓服務
培訓服務 交流社區
交流社區 客戶成功
客戶成功 公司介紹
公司介紹 新聞列表
新聞列表 聯系我們
聯系我們 加入我們
加入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