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藝賽旗和Gartner建立了咨詢合作,并在企業發展策略中汲取了Gartner的部分建議。今年Gartner在全球召開了多場IT Symposium,并在Symposium發布2020的相關預測。近期,藝賽旗參加了亞太地區澳大利亞黃金海岸的Gartner IT Symposium/ Xpo 2019,在會中我們新獲悉了Gartner 關于2020年前后的市場預測,在這些預測中,我們對RPA產品和市場又有了新的想法。
Gartner IT Symposium/Xpo 2019


一、2020年十大戰略科技發展趨勢
01超自動化(Hyperautomation)
Gartner副總裁兼分析師David Cearley先生表示:“超自動化將幫助我們完成很多交付工作,它涵蓋:機器學習、自動化軟件和工具,它可以在工作自主進行“分析、設計、監控、評估”,并且David在這個部分一開始就提到了RPA技術。
02多重體驗(Multi experience)
通過數字化、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未來用戶的體驗將更加真實,并富于交互。
03專業知識的民主化(Democratization of Expertise)
用戶未來,在不需要接受大量成本高昂培訓的前提下,就能獲得業務領域專業知識(例如銷售流程、經濟分析)。
04人體機能增強(Human Augmentation)
人體機能增強是通過在人類身體上植入或外置可穿戴設備等技術部件改變人類固有的身體機能,從而實現增強。
05透明度與可追溯性(Transparency and Traceability)
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使得業務透明度與可追溯性增強,并滿足監管要求。
06邊緣賦能(The Empowered Edge)
在制造、零售等特定行業中嵌入式物聯網等系統,提供邊緣設備或者技術,使得人們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07分布式云(Distributed Cloud)
“分布式云”指的是將目前集中式的公有云服務,分布到不同的物理位置,而原來的公有云提供商繼續負責分布式云的運營、治理、更新和迭代。
08 自動化物件(Autonomous Things)
自動化物件是使用人工智能自動執行那些被人類執行的任務的物理設備。最典型的自動化物件有機器人、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船及等各種設備。
09實用型區塊鏈(Practical Blockchain)
區塊鏈可以通過實現信任、提供跨業務生態透明度和實現跨業務生態價值。例如常用的支付寶、微信可以在通用于其他平臺賬戶免注冊,在未來,區塊鏈技術將越來越強大。
10人工智能安全(AI Security)
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將被繼續用于提升各種應用場景中人類決策的能力。并且這些技術越來越安全。
令我驚喜是, David 先生將超自動化列為第一個項目,并且超自動化趨勢是由RPA開始。
聯系我們從事的RPA業務,也屬于“超自動化”的范疇,而RPA在“超自動化”中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RPA將如何更好融入機器學習技術?
從去年開始,我們已和南京大學建立了合作,并聯合成立了實驗室,圍繞數據挖掘、機器學習進行研究,而這些研究和合作已經有了初步的成果。
而在最近和RPA落地客戶交流中,我也頗有體會,在最近和商城第三方開發者曹先生(國內排名前列的證券公司RPA項目技術負責人)的訪談中,曹先生表示:“RPA不止于處理簡單工作,也可以處理復雜工作”,曹先生甚至已經自主實現了三層以上的封裝,曹先生高興的表示,“只要是規律重復的,RPA可以處理更多復雜的作業”。
RPA不限于處理簡單重復的工作,在未來也需要更多超自動化技術,在超自動化道路上,RPA也將融入更多的技術,RPA產品要緊跟超自動化的步伐。
二、2020年十大戰略科技發展趨勢
01 Augmentation——生產力增強技術
30%的IT組織將通過“自帶增強”(BYOE)的策略擴展到“自帶設備”(BYOD)策略,增強生產力。
隨著可穿戴設備技術的發展,可穿戴設備正在提高大多數生產安全性,包括汽車、石油和天然氣、零售以及醫療等。雖然可穿戴設備是目前唯一的機能增強應用,但這項技術,將在未來將無疑地極大的生產力。
02AI——人工智能將幫助殘障人士獲得更多就業機會
伴隨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2023年參加工作的殘疾人士人數將增加三倍。
Gartner分析師Plummer先生認為:“殘疾人士是一個尚未被挖掘的關鍵技能人才庫。人工智能(AI)、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和其它新興科技減少了殘疾人士參加工作的障礙。比如部分餐廳開始使用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使癱瘓的員工能夠遠程控制機器人服務員。主動雇用殘疾人士的企業機構不但能夠獲得殘疾人群的信任,而且還能增加89%的員工維系率、72%的員工生產效率及29%的盈利能力。”
03Health ——“網購疾病”
2024年,將有數百萬人因為濫用網絡購物而承受財務壓力.
到2022年,消費者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的支出,將繼續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隨著網絡零售商越來越多地使用人工智能和個性化技術進行精準營銷。網購將會越來越多,這將給數百萬人帶來財務壓力,由此產生的債務和破產將會增加,這也會產生健康問題,已經引發了世界衛生組織的注意。
Plummer先生認為:“促使人們出現成癮行為的科技副作用不止出現在消費者身上。并且網購和其它數字化會對實體經濟產生巨大沖擊。此外,倡導負責任網絡零售行為的法規可能會迫使政府像賭場或煙草公司一樣對準備網購的潛在客戶發出提醒。”
04AI & Experience——C to B營銷
2024年,人工智能情感識別將影響您所看到的一半以上網絡廣告。
大數據時代下,現在信息客戶端的推薦的內容和廣告,越來越精準。人工情感智能(AEI)是人工智能發展的下一個前沿,尤其是對于希望通過探測人的情感來影響其購買決策的公司。根據Gartner的統計數據,28%的營銷人員將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ML)列為將會驅動未來營銷影響力的前三大科技,87%的營銷企業機構目前正在努力實現一定程度的個性化。計算機視覺作為關鍵的情感識別技術之一,能夠使人工智能識別和理解物理環境,并且已被Gartner列為未來三至五年最重要的科技之一。
05 Mobile Banking——手機銀行
2025年,即使沒有銀行賬戶,擁有智能手機中50%的人群也可通過移動設備進行資金流轉.
各大在線市場和社交媒體平臺,將在明年年底之前開始支持加密貨幣支付。到2025年,全球至少有一半不使用銀行賬戶的公民,將使用全球數字化平臺進行加密貨幣進行資金流轉。
06 人工智能相關的監督協會組
到2023年,G7國家(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中至少有四個國家將建立自治的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監督協會。
Plummer先生認為:“要監管像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算法這樣復雜的產品并非易事。人們越來越關注主要的社會功能發生大規模算法失敗時所產生的后果。比如近幾個月,自動駕駛汽車和飛行器上的人工智能相關故障已致使多人喪生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公眾要求防止因算法故障而造成嚴重的后果,因而,人工智能相關的監督協會的組建尤為迫切。
07Application ——自由設計自己的工作
2023年,40%的專業工作者,將如同編排他們的音樂一樣,編排他們的工作應用體驗。
Plummer先生認為:“以前,應用決定了我們的工作。而如今,企業機構圍繞員工設計應用體驗。比如移動和云技術讓許多工作者不再需要進入辦公室,而是支持一個可以在任何地點工作的環境,因此比傳統的應用業務模式更好。人們可以像自定義自己的媒體體驗一樣,來定義自己的工作體驗”。
08Block Chain——區塊鏈技術將更好的杜絕“造謠”
2023年,近30%的全球新聞和視頻內容將通過區塊鏈驗證其真實性。
近年來,假新聞因社交媒體發達迅速增加,此類新聞所吸引的觀眾人數超過了真新聞,并且操控人們的信息真實獲取。到2021年,至少有10家大型新聞機構將使用區塊鏈追蹤并證實它們向讀者和用戶發布的內容是否屬實。同樣,政府、科技巨頭和其它實體正在通過行業組織和擬定法規進行反擊。
09 Digital &Double——數字轉型將讓您花費兩倍
到2021年,大型傳統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上花費的時間和成本將是預期的兩倍。
由于技術更新換代和簡化運營所產生的意外成本,通過數字化優化策略可能不會實現預期的收入。Plummer先生認為:“在大多數傳統企業機構中,數字化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很大。我們預測從現在起到2021年,首席信息官分配到IT更新換代的預算每年要增長7%才能勉強彌補這一缺口。”
10 Digital Society ——數字化將讓我們“無所遁形”
到2023年,全球40%發人將受到“行為數字化”形式的追蹤。
企業機構正在開始通過面部識別、位置追蹤和大數據監視個人的行為。物聯網(IoT)的數字化,將檢測你每時每刻的行蹤。
數字化轉型既充滿挑戰,也充滿機遇。問題是如何確定正確的道路,以應對挑戰,從高效處理運營,到尋找具有正確技術進行賦能?
Gartner以政府數字化的實例,為我們解讀數字化轉型的遞進發展之路。
三、政府數字化轉型給我們哪些啟示?
政府可以說是新技術應用的“超級風向標”,因此Gartner對政府等公共服務部門的新技術的應用分析也最為具體。
01聊天機器人(Chatbots)
今年Gartner數字政府科技技術成熟度曲線最頂部的是聊天機器人。這項技術將對公民與政府的互動產生顯著的影響。
聊天機器人是人工智能在企業中的第一大也是最早應用。它被用于客戶服務、人力資源、IT幫助臺、自助式服務、計劃安排、企業軟件前端以及員工生產效率和咨詢服務。
02政府數字孿生(Digital twins of government)
Digital Twin數字孿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傳感器更新、運行歷史等數據,集成多學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過程,在虛擬空間中完成映射,從而反映相對應的實體裝備的全生命周期過程(百度百科)。
Gartner高級研究總監Bill Finnerty表示:“在短期,政府應確定數字孿生的具體概念驗證。在中期,政府將使用數字孿生實現指揮與控制操作的自動化,減少所需的事件響應人員。數字孿生將逐漸被用于測試與政策和立法相關的情景。到那時,這項技術才能帶來真正的變革。”
03 區塊鏈(Blockchain)
區塊鏈可通過提供透明、權威的政府交易記錄及減少政府部門與私人企業生態之間的摩擦實現政府服務轉型。它可以改變許多政府功能,例如身份驗證、選舉、公共記錄、采購及對供應鏈風險的管理監督。
Gartner 2019年首席信息官調查顯示,7%的政府機構已部署了區塊鏈或分布式賬本技術或者計劃在12個月內部署。該調查還顯示,43%的政府受訪者表示他們對區塊鏈不感興趣,比2018年的35%有所增加。
04數據市場(Data marketplace)
數據市場是一個出于商業和社會利益而交換數據的交互式平臺。該平臺為政府和私人用戶創建有價值的數據流并實現政府、行業和公民之間的數據協作。
05智能工作空間(Smart workspace)
智能工作空間能夠發揮物理對象日益數字化的優勢。這涉及到使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提供新的工作方式、調度資源、協調設施服務、分享信息并開展協作。
智能工作空間有諸多優點,比如提高員工的生產效率、改善員工對工作空間的觀念、由于員工能夠更好地利用智能工作空間服務客戶而改進客戶體驗等。
在數字化政府轉型中,我們也看到了流程自動化RPA的身影,并且我們也在政府中做了RPA實際落地。
在對外公共服務部門的社會保障部門中存在這樣一項業務:因生老病死,社會保障要對響應數據進行調整,現在這項繁瑣的工作可以交給RPA機器人。RPA自動檢測源數據變化,自動執行數據的增刪改。從Gartner對政府的分析看, RPA對于政務部門將擁有廣闊的市場。
四、RPA未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1.機遇:“一半是海水”——用RPA并不全是為了ROI,更多是數字化轉型硬性需求
在之前Gartner 咨詢合作中,Gartner給我們的報告中指出,現代企業購買RPA及其他AI服務的時候,最重要的目標是提升客戶體驗而不是單純的ROI。
Gartner 咨詢報告節選(改善客戶體驗需求占到66%)
現代企業使用AI技術的落地也是非常緩慢的,他們也是在不斷的摸索中才逐漸采納AI。
Gartner 咨詢報告節選(AI在企業完全應用需要三到四年)
結合本次Gartner所提到的第七點和第九點( Application ——自由設計自己的工作 & Digit & Double——數字轉型將讓您花費兩倍),筆者看來,RPA等先進的技術逐漸是硬性需求,這一點給我們很大信心,而眾多CTO也意識到用RPA獲益最多是提升客戶體驗,為此客戶是愿意增加投入的。
2、挑戰:“一半是火焰”—— RPA能力要 “越來越復雜”,產品應用越來越方便
通過我們的市場調研,通過和Gartner的合作,讓我們的意識到,RPA產品要做更多的產品投入和市場需求投入。
在產品創新上:RPA甚至不限于處理簡單的工作,我們要讓RPA識別更透徹,更更精,并更快的落地到項目中去,并且要加快開辟我們的“機器學習的試驗場”,不然我們的RPA產品將無法跟上“超自動化”的步伐。
在市場需求上:雖然RPA目前解決的是流程自動化上的工作,但涉及的行業確實千差萬別。在近期市場訪談中我們發現,各個行業對RPA的需求也是不用的。用戶對RPA的期待也如Gartner中提到的第七點一樣,他們就是“拖拖拽拽”間就設計好他們的工作。
現代社會,很多企業因為市場及技術判斷失誤,導致走下坡路的案例比比皆是。我們要市場咨詢和預測的作用。 “聯、云、數、智、物、移”這些市場趨勢,我們再發展的時候都要尋找自己的“試驗場”,RPA確實是一個風口,但做不好也會被摒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