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提出“智能財務”概念以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智能財務賽道發展如火如荼。
企業財務智能化是大勢所趨,但如何推進財務智能化全面落地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教授、智能財務研究院秘書長楊寅教授在該領域有著深入的研究,并且在近期發表了《企業智能財務建設的因素、應用與效果研究》的課題研究。探討智能財務建設因素、應用、效果,為我國企業智能財務建設及其發展趨勢提供了專業的指導建議。
在藝賽旗春季發布會上,楊寅教授為我們做了深入解讀。
財務轉型主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會計電算化,始于上世紀80年代,基本特征是用計算機代替手工操作。它擴大了財務的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
第二個重要轉型階段始于2005年,核心思想是財務流程共享化。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作為一種新型模式在許多大型公司間興起,主要目標是實現財務集中化、流程化、精益化管理,財務流程更加自動化,但此階段財務并未真正為業務和管理提供幫助。
從2020年開始,數字化浪潮開啟,開始轉向智能化,該階段更多地考慮財務如何為業務賦能,為管理創造價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將利用一系列新技術,如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知識圖譜和大模型等,來幫助財務實現智能化轉型。
在這三個階段的基礎上,有一個重要問題需要思考——企業財務數智化轉型的目標是什么?
那就是財務價值再創造,深化財務管理,不斷提升價值創造能力,才能進一步讓財務賦能企業的價值凸顯。
目前企業財務有以下幾個價值創造方向:
第一,價值創造的基礎;這塊包括財務的核算、報告及共享中心等。尤其是共享中心,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OCR、支付識別等技術,都可以在上述財務場景中進行價值創造,以幫助解決財務工作中的大量自動化問題。
第二,價值創造的保障;在這個階段,財務需要具備場景化思維,如預算、分析、控制和預測等,這些都需要更強大的人工智能技術支持,如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
第三個階段是價值創造的核心,也叫價值挖掘;主要體現在數據賦能方面,企業當中存在大量的數據,如何借助于人工智能、流程挖掘等技術挖掘出數據背后的價值,這是在數字化背景之下企業真正想獲取的一種能力。
第四個階段是價值乘數;如何釋放財務管理的“乘數效應”,激發財務數據賦能業務發展,為企業管理層提供基于數據驅動的精準決策,推動企業高效運營。
目前中國企業在這方面的發展差異大,很多企業仍處于第一階段,部分頭部企業開始考慮第二階段的發展,但在第三和第四階段,即基于數據驅動的精準決策和為企業管理層提供相關思維方面,中國企業的財務團隊還處于初級階段。
中國的智能財務建設仍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以適應數字化時代的發展需求。
此外在財務的價值創造過程中,包括核算和報告、服務業務、支撐戰略等都可以使用到大量的流程挖掘及機器人等相關技術,重點聚焦增收創效、預算管理和納稅籌劃三個方面,不斷提升價值創造能力。
智能財務建設的核心驅動力包括政策經濟驅動、業務驅動、技術驅動、組織驅動和流程與數據雙驅動。
政策方面,國務院國資委在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建設中提出新技術賦能財務職能創新,企業應該在國家政策要求的技術使用前提下,加強對各類信息技術本質的理解,推進各類信息技術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促進智能財務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從經濟層面,眾所周知,中國已步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經濟的核心要素,如數據、技術和交易場景,對智能財務建設產生了巨大影響。在進行財務智能化建設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思考三個問題:數據在哪里?使用的是什么技術?完成的場景是什么?這都是在智能財務建設過程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在財務智能化轉型過程中,除了解決財務部門自身的智能化問題,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利用這次智能化的機遇,為我們的業務和管理提供價值,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業務驅動”,它是財務轉型的五個重要因素之一。
在這個階段,業務驅動對財務人員的影響很大,傳統的財務會計配置工作將更多地交給RPA等技術來完成。當財務人員被釋放出來后,如何利用強大的智能技術來進行高附加值的財務工作,這是財務未來需要思考的核心話題。
其中第三個重要的因素是技術驅動。自2017年以來,上國會每年都會舉辦影響中國會計行業的十大信息技術評選活動,這些技術是由廣大會計從業人員投票選出的,非常具有代表性。RPA及IPA連續四年(2020、2021、2022、2023)登榜,受到了廣大會計人員的廣泛關注,可以說 RPA 和 IPA 對財務數字化轉型的影響非常大。
另外在智能財務建設過程中,企業需要考慮財務組織架構如何創新,國務院國資委在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建設中明確指出,企業財務組織架構應由傳統的垂直型或金字塔型轉變為前中后臺模式。
這一階段,財務人員需要思考哪些財務職能需要由自己來完成,哪些可以由人工智能或財務機器人來完成。對于 2000 多萬的會計從業人員來說,這也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壓力,在當前智能財務建設階段,企業的組織架構及財務人員的工作模式都將不斷產生變化。
智能財務建設的第 5 個關鍵因素,即流程與數據雙驅動。這一轉型的難度較大,從前端的計劃、采購、生產、庫存、物流、銷售,每個節點財務都必須明確財務分析的目標是什么。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要靠數據來進行分析,獲取業務節點的各個數據指標體系,并繪制業務流程圖,有助于對業務風險點的識別及趨勢的判斷,只有對企業的業務及流程有了全面的了解,財務人員才能真正思考人工智能是否能幫助我們進行財務分析和決策。
財務轉型的目標是實現智能化,而實現智能化的關鍵就是流程和數據的雙驅動,如果這一點做不好,將對智能財務的落地產生很大影響。
只有當這五大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我們才能認為一家企業的智能財務建設具備了基礎。基于這個框架體系,可以更好地理解數字化時代下,企業財務轉型帶來的價值。
在楊寅教授看來,企業應該順勢而為,積極運用智能化技術,推進財務數字化轉型,讓財務人員更多投身一些如決策、分析、判斷等更具高附加值的工作。
未來的財務工作更多的是以數字化+智能化的人機協同共生模式,企業需要擁有數字化思維,抓住時代的發展機遇,借助于數據、流程和技術這三個武器,可以更好地構建一流的財務管理體系,推動企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