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概覽
1、建設背景
根據《關于深化共享服務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中國石化金〔2024〕23號)相關指示,以價值創造、效能提升為導向,充分發揮共享模式價值,多職能融合、多專業協同優勢。進一步釋放人工、緩解壓力,深化共享服務智能應用,以達到價值創造提升,管理效能增強的目的。
2、實施現狀
增值稅對賬RPA適用于五大板塊,現已在油田、煉化、科研工程實現運用,利用享當當RPA設計器,抓取人工操作,可自主實現信息導出、月末對賬、發票同步、系統交互等操作。自2023年11月正式部署以來,截至目前已實現自動對賬12.5萬筆。該產品有效融合財務與IT線條,實現跨部門聯動,助力財務轉型升級。
運行流程
增值稅管理系統從國家稅務局發票查詢平臺、ERP等系統獲取進項數據,形成集團發票信息池,用于整個公司的賬務處理、發票認證及納稅申報等業務。
自共享自助、費用報銷兩個業務系統發起后,經過OCR識別確認,與發票庫進行匹配,提供結構化發票數據供后續業務處理或核算使用,待核算完成后,RPA參與對賬處理流程,對賬完畢進行進項發票認證,最終生成納稅申報表。
RPA通過自動對賬——自主下載EXCEL表格進行匹配對賬——依照分配號對賬——依照交易采購平臺數據對賬——依照BX單對賬的順序逐一進行對賬。
推廣實施流程
1、數據治理
一是評估可行性。梳理系統功能,做好導出、批量等功能后期RPA是否可模擬人工操作的整理;
二是分類歸集需求。針對現有附件種類,對ERS清單、電子發票明細、底表字段等內容如何取值進行分析。對同質業務,與企業接洽,統一提報表格、規范附件內容;
三是統一規則標準。制定項目開發、測試、部署環節的節點和規范,確保項目實施結果可比較、可評價。
2、開發實施
一是組織開發。依照前期梳理內容,將可自動對賬、依照分配號對賬、三單匹配業務等對賬類別,標注難易等級,根據實際業務發生過程中的不同情況,分類型編制開發需求;
二是實施部署。通過真實數據,選取各版塊單一代碼,對流程完整度、順暢性、準確性等進行驗證確認。測試通過后于146家代碼鋪開,在實踐中探索自動化發展的潛在價值。
3、監管運行
一是實現24小時監管。機器人可根據設置的預警程序,全天候針對VMS系統中表格導出失敗等無法自動對賬的情況,發送提示信息至監管人員處;
二是提升運營質量。通過建立監控和管理機制,實時關注RPA機器人的處理速度、準確率、故障率。實現過程管控,定期與開發人員反饋,確保RPA始終保持最佳的運行狀態。
系統優勢
1、高度準確,做好規則引擎
RPA機器人通過預設的邏輯,能夠精確識別和處理發票信息,通過模擬人工操作,執行對賬過程中的各種業務規則,從而實現對賬結果的高度準確、保障業務處理的高度精準。
運用規則消除人員處理差異,避免了因人為因素導致的信息遺漏和稅務風險。
2、高頻運轉,促進效率新高
有票即識別、有賬即核對,對賬RPA的運用不受工作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可不間斷地執行對賬任務,確保了對賬業務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切實解決了日益增加的財務工作與人員緊缺之間的矛盾,減少企業提供發票工作量,使得財務人員有更多精力專注于更高價值的策略性工作,從而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3、高效拓展,形成推廣模版
該產品具有強大的潛力和靈活性,依照現有成熟流程,后期可實現在系統各代碼的全覆蓋,實現全面推廣。
增值稅對賬RPA以可復制和模塊化為主要設計理念,通過共性的業務邏輯和處理流程,后期可考慮沿用至其他稅種的業務稽核工作中。
未來展望
未來,財務業務服務部將持續拓展增值稅對賬RPA業務功能,加強其信息匯總與數據分析能力。與系統聯動,提高產品跟蹤處理能力,形成“日報告”與“月總結”。通過RPA完成文字概述、圖表比對等分析輔助內容,為共企雙方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財務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手段,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稅收政策與市場環境,幫助企業更好地掌握經營狀況、優化資源配置,實現效益最大化。
文章轉載自:RPA中國